亞大物治系引進最新離心腳踏車,幫助學習離心型運動指導技巧!

最新款可切換向心、離心踩踏方向的離心型腳踏車,便利同學實際體驗,進行大專生研究計畫。


圖一:圖為亞大物治系老師黃郁潔(右),帶領同學體驗離心型腳踏車運動,加強學習運動指導技巧。
圖一:圖為亞大物治系老師黃郁潔(右),帶領同學體驗離心型腳踏車運動,加強學習運動指導技巧。

亞洲大學物治系引進最新、市面上唯一可切換向心、離心踩踏方向的的ICE智能訓練車(離心型腳踏車),由黃郁潔老師帶領同學體驗特殊的離心踩踏方式。黃老師表示,心肺疾病患者普遍有氧適能表現差,以反踩腳踏車的「離心型運動」,可降低心臟負擔、攝氧量減少、能量需求較低,解決臨床上運動耐受度較差的患者運動限制。希望同學實際體驗後,以這樣特殊的運動方式為基礎,嘗試進行大專生研究計畫。

黃老師指出,在臨床上,心肺疾病患者普遍有氧適能表現差,物理治療師會為他們規劃個人運動處方進行有氧運動訓練。但是這些患者在進行跑步機或是固定式腳踏車訓練時,卻總是喘到不行、相當疲憊。對於年長者與心肺功能不佳者來說,反踩腳踏車的離心型運動,是較輕鬆有效的訓練方式。

黃老師說,當肌肉收縮變短、靠近身體時稱為「向心」; 肌肉用力但拉長、遠離身體時則稱為「離心」。例如,上樓梯就是向心、下樓梯則是離心。從她過去研究來看,與傳統向心腳踏車運動相比,離心運動中平均運動心跳較低、心肺的負擔較小、攝氧量減少、能量需求較低,可以利用這些特性能夠解決臨床上運動耐受度較差的患者運動限制。

同學實際體驗後說,雖然老師上課都有談到如何進行離心運動,也有播放相關影片幫助學習,但實際踩離心腳踏車,才發現差異很大。要了解不同的運動方式,果然還是需要實際體驗,同時也能思考如何與物治專業結合,探討更多未來制訂運動處方的可能性。

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