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大「智慧水產養殖科技導入計畫」成果發表

亞大「智慧水產養殖科技導入計畫」成果發表

2021-11-18

生醫系教授王昭能著手導入AI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新興科技協助雲林口湖養殖業;通識中心老師賴昭吟書寫「邊陲的聲音─口湖的永續發展與創生」,紀錄六位養殖業者背後成長的故事。

王昭能老師表示,抱持「能為家鄉做些事」的心情,希望協助北門地區養殖業者提高產量與減少成本。
圖說:王昭能老師表示,抱持「能為家鄉做些事」的心情,希望協助北門地區養殖業者提高產量與減少成本。

亞洲大學(Asia University, Taiwan)「社會責任發展與實踐中心」(USR),與生醫系教授王昭能帶領的「AI-USR-Hub(人工智慧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)智慧水產養殖之科技導入計畫」,今年已從台南北門延伸到雲林口湖,成果豐碩,11月16日在亞大舉辦期末成果發表會。

王昭能老師表示,導入AI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新興科技,希望透過AI-USR-Hub基地的型態建立科技基地,協助台南北門地區養殖業者提高產量與減少成本。今年計畫延伸到雲林口湖鄉,希望明年可以再將智慧養殖的知識與應用往嘉義一帶服務,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整合西南沿海智慧養殖連線,記錄老漁民的智慧,用科技傳承知識,並透過文字、圖像、影像、實作,更認識台灣這塊美麗的土地。

今年口湖的計劃,增加通識中心老師賴昭吟以口湖為據點所書寫的「邊陲的聲音─口湖的永續發展與創生」一書,內容挑選了六位口湖養殖業者為受訪者,寫出鰻魚、馬蹄蛤、白蝦、台灣鯛、文蛤、烏魚子等養殖業背後成長的故事。像鰻魚公主嚴竹英本來是莒光號小姐,脫下制服嫁做人婦之後,終於走出自己的養鰻之路。馬蹄蛤之父曾界崇本來是警察,為了自己的夢想離開鐵飯碗,經過不斷的失敗、測試終於養成比手掌大的馬蹄蛤。

 曾也慎老師分享帶著學生製作影片過程的辛苦。
圖說: 曾也慎老師分享帶著學生製作影片過程的辛苦。

還有數媒系老師林家安的雲林「口湖長者臉譜」,刻畫出海口鄉親長年被海風、鹽分侵蝕的臉龐,透過一張張堅毅不饒的表情,像在對環境做無名的控訴。其中梧北鐵花窗的阿嬤,由於近年鐵花窗爆紅,柑仔店阿嬤也瞬間成為網紅,到口湖梧北一遊,一定要到阿嬤的柑仔店找到阿嬤的身影,一起跟著梧北的精神象徵小雨燕去旅行。

資傳系老師曾也慎帶領資傳系學生,到口湖進行影片田野調查與影片拍攝,在四週工作坊的時間內,進行資料蒐集、採訪與報導,最後總計有八部作品參加比賽,透過同學的鏡頭展現養殖產業的困境、智慧養殖的契機與希望、轉型瓶頸與養殖產業的未來。影像製作過程中除讓同學們透過蒐集資料深入了解智慧養殖,更藉由田調認識口湖與西海岸,進而用影像行動改變這片地方,希望可以用小小的力量發揮大的影響力。

林安家老師「口湖長者臉譜」,刻畫出海口鄉親長年被海風、鹽分侵蝕的臉龐,吸引學生駐足觀看。
圖說:林安家老師「口湖長者臉譜」,刻畫出海口鄉親長年被海風、鹽分侵蝕的臉龐,吸引學生駐足觀看。
王昭能老師(左一)、曾也慎老師(左二)與賴昭吟老師(右一)與參展學生合影。
圖說:王昭能老師(左一)、曾也慎老師(左二)與賴昭吟老師(右一)與參展學生合影。
 

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