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大職治系3位同學,獲教育部學海補助出國,到馬來西亞實習

  • 2023-09-01
  • 公共事務中心
  • 2023年

到小兒職能治療機構,體驗當地兒童領域治療手法,提出創新治療方案

圖為亞大職治系同學在馬來西亞「Be Ready Centre」小兒職能治療機構實習,構思治療活動提案。
圖為亞大職治系同學在馬來西亞「Be Ready Centre」小兒職能治療機構實習,構思治療活動提案。

亞洲大學職能治療系3位同學,獲教育部學海補助出國,由簡才傑老師帶隊,前往馬來西亞馬六甲的「Be Ready Centre」小兒職能治療機構實習,體驗當地在兒童領域的治療手法、工具,針對機構現有的軟硬體設備,提出創新治療方案和實地演練。

簡才傑老師表示,同學透過實習進入跨國際的實際場域觀摩、操作,更能深入了解職能治療的專業理論與實務操作,為同學開了一扇窗,體認到職能治療在跨文化情境中的巨大潛力和多元面貌,有利於培養具國際視野的職能治療人才。

參與實習的劉祐慈同學指出,實地了解到兒童在進行活動時所遭遇困難,及如何透過職能治療師的引導,幫助他們克服障礙。機構老師都十分用心帶領大家進行各式治療活動,並在治療活動後帶領進行深入的評估和反思,討論同學所撰寫的每日病例報告;透過這種教學模式,能更加深入了解馬來西亞特有的治療理念與方法。

圖為馬來西亞「Be Ready Centre」小兒職能治療機構,治療師在與兒童互動時,必須注重尊重兒童的宗教與文化背景。
圖為馬來西亞「Be Ready Centre」小兒職能治療機構,治療師在與兒童互動時,必須注重尊重兒童的宗教與文化背景。

蕭筠樺同學說,與熟悉的台灣治療中心相比,Be Ready Centre的治療空間、工具與方式,呈現出特有的馬來西亞風情。他也觀察到,馬來西亞兒童因多元的文化背景,在進行治療時,往往需要更多的語言和文化考量。

柯沛宜同學說,這趟學習體驗讓他了解到,跨文化的治療情境需要治療師具備更多的文化敏感度與適應能力。像是馬來西亞治療師在與兒童互動時,十分注重尊重兒童的宗教與文化背景,是十分重要的治療原則,但在台灣較少見。

3位同學的共同心聲是,「由實習體會到,職能治療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或方法,更是跨越文化與語言的溝通藝術。」他們說,會將這次所學帶回學校,希望未來除了能結合所學運用在之後的大四實習,也能在臨床上實踐。

圖為亞大職治系同學,與「Be Ready Centre」小兒職能治療機構的治療師合影。
圖為亞大職治系同學,與「Be Ready Centre」小兒職能治療機構的治療師合影。

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