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大资电学院专题讲座,邀请施国琛教授演讲

分享「亚洲音乐生成的深度学习应用」,探索AI创作新境界

中央大学资工系资深教授施国琛,分享亚洲音乐生成的深度学习应用)研究成果。
中央大学资工系资深教授施国琛,分享亚洲音乐生成的深度学习应用)研究成果。

亚洲大学资讯电机学院15日举办专题讲座,邀请国立中央大学资工系资深教授施国琛,分享「Using Deep Learning for Asia Music Generation」(亚洲音乐生成的深度学习应用)研究成果,探索未来音乐生成研究的多面向发展。

亚大资电学院长许庆贤表示,施国琛教授为国际知名多媒体与AI专家,曾任亚大资讯学院长、中央大学创新AI研究中心主任,长年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研究。施教授此次返回亚大演讲,展现亚大积极连结国际AI技术发展趋势,更是同学难得的学习机会。

施教授介绍其团队所研发的亚洲音乐生成系统,运用音符(非声波)为基础进行计算,大幅降低所需内存与计算资源。他说:「我们只用1张 RTX 4090,就能实作出5种包括旋律、伴奏的亚洲风格音乐,且获得专业音乐家正面评价。」他提到,亚洲音乐的结构与美感,与西方音乐不同,如何融合音乐理论与强化学习,仍有许多挑战。

中央大学资工系资深教授施国琛演讲,参与师生踊跃。
中央大学资工系资深教授施国琛演讲,参与师生踊跃。

施教授进一步分享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实验设计,并以3个版本的「动作生成模组」为例,说明如何透过严谨实验,比较生成精度、效率与品质的差异性。他也展示应用GPT-4优化提示词(Prompt)后,在 Stable Diffusion 中产生更高品质图像的实证结果,强调语言模型在生成任务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。

施教授指出,未来音乐生成研究将朝向:旋律结构、音色控制(如二胡、琵琶)、和声与情绪表现等,更多面向发展。从文字生成音乐,需依赖更强大的大型语言模型;而生成的音乐如何展现东方美学、文化意涵,则是AI音乐创作的下一步。」演讲结束后,与会师生踊跃提问,现场互动热烈。

亚大资电学院长许庆贤(左2)、中央大学资工系资深教授施国琛(中),和参与老师合影。
亚大资电学院长许庆贤(左2)、中央大学资工系资深教授施国琛(中),和参与老师合影。
 

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