邀请国内外产官学代表,交流创新医疗发展趋势
图为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主任林冠宇表示,科法所希望能协助在政策上接轨国际趋势,带动医疗产品跨领域的技术整合。
由经济部产业技术司指导、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主办,亚洲大学举行「2024国际创新医疗应用法遵研讨会」,受到山陀儿台风影响,于2024年10月2日以线上方式举行,仍吸引数百位相关领域专家参与。研讨会由国内外9位产官学代表,分别就「生医芯片发展与应用」、「人工智能与智慧医材」、「细胞衍生物新药设计与应用」三大主题进行讨论,盼共同加速推进相关产业,共创台湾先进医疗发展愿景。
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主任林冠宇开场表示,这几年因为半导体效应等,让台湾被世界看到,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议题上的带动,让外界看到台湾资通讯产业的强大实力。现今我国的医材、生医领域应用朝向跨系统整合,用来解决临床医疗或照护等急迫问题,投入如:高阶医材芯片、体位声音传感芯片、骨科及外科智慧监测应用等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,在法制设计上,用政策和法律来带动医疗产品跨领域的技术整合。科法所希望能协助将这样的研究成果,在政策上接轨国际趋势,并协助产业可以加速掌握国外的发展环境变化。
图为亚大产学长王昭能指出,亚大透过与科法所的合作,期盼能在先进研发的过程中,从初期便掌握法制政策方向。
亚大产学长王昭能指出,亚大、中国医药大学系统学校「中亚联大」,包括:人工智能、生医芯片、精准医疗、再生医疗等,都是两校的发展重点,但在智慧医疗相关研究中,常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地生产。目前AI相关应用为政府发展重点,亚大更透过与科法所的合作,期盼能在先进研发的过程中,从初期便掌握法制政策方向。
在第1场探讨「生医芯片发展与应用」领域,由①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生医卫政组组长黄毓莹,谈「国际医疗器材法制趋势」;②财团法人医药品查验中心审查员李欣洁,谈「突破性医疗器材计画」;③国立阳明交通大学教授陈冠宇,谈「仿生器官芯片之吸入性试验替代平台」。
图为由亚大生医系苏文郁老师(左上)主持的小组讨论时,3位讲者深入探讨生医芯片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现况。
由亚大生医系苏文郁老师主持的小组讨论时,3位讲者深入探讨生医芯片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现况,聚焦在临床应用、数码孪生、法规审查、及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。如何将不同的器官模型应用于同一芯片平台,进行多器官交互作用模拟,对药物开发十分重要。且根据生医芯片的型态,审查标准也应有所不同,芯片的效能再现性、数据稳定性、符合国际标准等,都是决定商业化可行性、临床应用价值的关键。
数码孪生技术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潜力,也是讨论焦点,与会者认为,数据的多样性与丰富程度,是提高数码孪生技术准确度的关键,必须蒐集大量人体数据来模拟真实的生理变化。器官芯片技术能够随人体生理数据的变化进行即时调整,才能建立数码孪生模型的优势。随着全球对替代动物实验的需求增长,生医芯片技术的商业化、法规建置,是成败的关键因素。但因台湾尚无针对数码孪生的专门法规,有兴趣投入者应积极观测国际发展趋势。
图为由亚大产学长王昭能(左上)主持的小组讨论时,3位讲者聚焦于创新智慧医材在临床上的应用。
在第2场探讨「人工智能与智慧医材」领域,由④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研究员温新民,谈「我国智慧医疗相关法规:医疗器材审查重点」;⑤柏瑞医公司策略长郭志峰,谈「智慧医疗的机会与挑战」;⑥广达电脑公司协理宋振华,谈「人工智能与医疗产品研发经验分享」。
由王昭能产学长主持的小组讨论时,3位讲者聚焦于创新智慧医材在临床应用中,人工智能、次世代定序技术(NGS)的现状及挑战,分享从智慧医疗法规到新技术推广、远距医疗及新技术在医疗场域中的实际应用。自动化NGS数据分析、AI辅助工具是未来趋势,但实际推广次世代定序技术时仍遇到许多挑战,若能透过结合全球医院和实验室资源,可简化流程、加速技术的商业化和应用。此外,随着健保对NGS的逐步支持,基因分析的商业模式预期会日益壮大。
图为由亚大生医系何佳哲老师(左上)主持的小组讨论中,3位讲者聚焦细胞衍生物新药开发与品质控制的挑战,深入探讨细胞衍生疗法的潜力。
在智慧医疗领域,偏乡医疗、远距医疗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郭志峰策略长提到,科技进步让以往点对点的医疗模式,发展成多点、行动化医疗的可行性更高。AI驱动的影音辨识技术和云端技术的结合,正为护理人员提供更便捷的照护辅助工具,帮助他们在偏乡或行动环境中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服务。讲者一致认为,透过技术的进步、法规的逐步完善、及跨国合作的深化,将改变医疗产业的运作模式。
随着创新医疗领域技术的突破,国际大厂看准细胞外泌体与生医芯片应用于精准医疗、再生医疗的巨大潜力。在第3场探讨「细胞衍生物新药设计与应用」领域,由⑦研究外泌体于骨科应用、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主任Dr. Toh Wei Seong,谈「关节修复用间叶干细胞外泌体之关键特性」;⑧全球首家完成工程外泌体第1期人体试验厂商ILIAS Biologics Inc.执行长Dr. Chulhee Choi,谈「首创NF-κB途径标靶型外泌体之抗炎治疗:从实验室到临床转译」;⑨国内外泌体新药代工厂、讯联生物科技公司研发长席宇廷,谈「叶干细胞外泌体于干眼症之应用」。
由亚大生医系何佳哲老师主持的小组讨论中,3位讲者聚焦细胞衍生物新药开发与品质控制的挑战,深入探讨细胞衍生疗法的潜力。Toh研究主任强调,他们以永生化单克隆MSC细胞,借此降低细胞异质性,并提升产品的一致性、可重复性,有助于开发标准化的效力测试,确保治疗上的稳定效果。席宇廷研发长说,扩展细胞制药生产规模,可能导致外泌体或其他细胞衍生物变化,放大生产过程非常复杂、且须严格控制。
讲者均提到,细胞衍生物新药的开发与品质控制,尽管充满挑战,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监管框架的日益完善,未来前景看好,且能在技术创新、跨领域合作中找到解决方案。此外,随着品质控制技术的发展,加速这些创新疗法的临床转化和市场应用,为未来的医疗创造更多可能性,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。
图为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生医卫政组组长黄毓莹,谈「国际医疗器材法制趋势」。
图为财团法人医药品查验中心审查员李欣洁,谈「突破性医疗器材计画」。
图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教授陈冠宇,谈「仿生器官芯片之吸入性试验替代平台」。
图为资策会科技法律研究所研究员温新民,谈「我国智慧医疗相关法规:医疗器材审查重点」。
图为柏瑞医公司策略长郭志峰,谈「智慧医疗的机会与挑战」。
图为广达电脑公司协理宋振华,谈「人工智能与医疗产品研发经验分享」。
图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主任Dr. Toh Wei Seong,谈「关节修复用间叶干细胞外泌体之关键特性」。
图为ILIAS Biologics Inc.执行长Dr. Chulhee Choi,谈「首创NF-κB途径标靶型外泌体之抗炎治疗:从实验室到临床转译」。
图为讯联生物科技公司研发长席宇廷,谈「叶干细胞外泌体于干眼症之应用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