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教授说:让中、西医知识与大数据结合,提供创新方剂的可能。
图为亚大杰出讲座系列,邀请清大资工系教授苏丰文主讲「AI如何学习中医的对症下药」。
中医诊疗,强调望、闻、问、切,AI是不是能够学习?亚洲大学杰出讲座系列,邀请清大资工系教授苏丰文主讲「AI如何学习中医的对症下药」,苏教授说,透过本草纲目、TCMID传统中医数据库等建立大数据中心,再利用生物网络知识的推理,能够排列组合成可能的中药方,将能提供创新方剂的可能性。
图为亚大校长蔡进发(右),与清大教授苏丰文讨论AI在中医上的运用。
苏教授表示,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差别就是,西医强调精准医学,中医很多时候则是在做药材的作用,因而AI运用在中医,最大的挑战就是对于症状、疾病、知识本体、药物观念完全不同,透过现代西医与AI的方法,撷取出症状与中药药材成分间的对应关系,是了解传统中医的必经之道,中医讲究的「适应症」如何转换成西医里的标准化,是重要课题。
苏教授说,传统中药的知识很多,但是很多数据不完整,也有很多模糊的地方,他们采用本草纲目里的中药归经分类,将里面的1892种方剂(也就是针对适应症的药方)建立大数据数据库,同时也加入TCMID传统中医数据库近10万笔处方、神农本草经、台湾中药司近200万笔既有方剂全部纳入,建立同质、异质网络的数据库。
之后,再利用生物网络知识的推理,研究药物与适应症之间的关联性,将药材不同的排列组合,来判断是否为适宜的处方剂。苏教授说,目前测试的准确率达到8成以上,大数据的资料也在累计中。
苏教授指出,虽然预测出的方剂,多数未必与传统已经使用的方剂相同,而且尚未加入方剂中药量比例与各药材处理方式的知识;未经临床实验验证,未必能直接用于临床使用,但透过AI的随机走路与深度学习模式,让中医和西医知识与大数据结合,可以探究症状与方剂之间的关联,提供一个可能创新方剂的方法。
图为亚大杰出讲座系列,亚大校长蔡进发(前排左)、与主讲人清大资工系教授苏丰文(前排右)、参与亚大师生合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