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大艺文元宇宙 师生交流艺术科技创作「功夫」

亚大艺文元宇宙 师生交流艺术科技创作「功夫」!

2022-05-06

采用最新视觉技术,将台湾早期30年代到90年代艺术家们眼中景色,做动态工程与补间技术,还原当年台湾各地美景。

亚大艺文季师生共谈「寻找台湾艺术与科技对话分享会」,与谈人亚美馆馆长潘襎(右起)、数媒系老师李政宗、侯恺均
图说:亚大艺文季师生共谈「寻找台湾艺术与科技对话分享会」,与谈人亚美馆馆长潘襎(右起)、数媒系老师李政宗、侯恺均。

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目前正在展出的「寻找台湾的色彩——前辈画家眼中的台湾」,除有传统画作及结合光雕、虚拟实境的VR体验名画外,最令大众欢迎的是用名家原画为本,虚拟扩充实境的大幅、又会动的动画影片。整合科技与人文艺术,创造亚大艺文元宇宙世界。亚美馆于4月艺文季举行「寻找台湾艺术与科技对话分享会」,由亚美馆长潘襎、创意设计学院数媒系李政宗、侯恺均老师,与同学分享创作「功夫」。

潘馆长表示,这次展览最大亮点是将台湾前辈画家陈澄波、郭柏川、李梅树、廖继春、林玉山、杨三郎、郭雪湖、马白水、林之助、等人作品,由数媒系李老师、侯老师以动画方式呈现,就如会动的国画「清明上河图」及凡高「星空」动画一样,让人眼睛为之一亮!

潘馆长说,美术馆去年筹划特展时,就与数媒系进行元宇宙合作启动计画。看似单纯计画,但过程中得克服万难,光是调度台湾前辈画家的作品就是一大挑战,除要与多个艺术家基金会或其他美术馆沟通展出版权外,还得管理与规划多个作品的数码档案,作为师生数码创作的素材。当凡高《星夜》动画正为世人所乐道时,希望台湾也有属于自己的前辈画家的动画影片,是向世人展现台湾专属色彩的机会。

「寻找台湾的色彩—自然与人文景观」动画篇,以动画方式投射在长17.62公尺、高4.29公尺的4K超宽萤幕,让观看者体验沉浸式影音,图为廖继 春的「碧潭」
图说:「寻找台湾的色彩—自然与人文景观」动画篇,以动画方式投射在长17.62公尺、高4.29公尺的4K超宽萤幕,让观看者体验沉浸式影音,图为廖继 春的「碧潭」。

李政宗老师指出,这次亚美馆展出的「寻找台湾的色彩—自然与人文景观」在动画部分,将李梅树等9位画家17幅画作,每幅以动画方式投射在长17.62公尺、高4.29公尺,4K超宽萤幕,让观看者体验沈浸式影音。

李老师说,这次师生创作主题是以「从日出到日落的一天」为脚本,透过动态元素与光影变化,将9位前辈画家经典作品从早到晚排列,重新诠释,在不改变名画家原本画作下,试着将每一幅作品虚拟实境,加以扩充,变宽变长变大,再以动态技术,让人物、船只或湖面等景物会动的动画。以廖继春「碧潭」为例,将原本是静态的画作,经由动画诠释让观看民众,可以体会碧潭上微风吹来,水波潋滟,木舟横渡潭面的情景,有如和当时的画家一起观景,身历其境的感觉。

侯恺均老师提到,透过这次创作,可看到马白水的《南海岸》,一望无际的台湾南部海岸景致,在原画作瑰丽缤纷的色彩衬托下,经由动态视觉运算与镜头处理,印入眼帘是当时极具震撼的台湾海岸景致,观看者也能和当时艺术家感同身受,体会海边风浪,心中悸动油然而生。两位老师都提到跨域学习与创作非常重要,也感谢潘馆长与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李元荣大力支持,缔造了新创作契机。

这次动态影片,采用最新视觉技术,将台湾早期30年代到90年代艺术家们眼中美景,做视觉上动态工程与补间技术,在未改变创作者创作精神下,还原当年台湾各地美景。制作团队包含李元荣院长、李政宗老师、侯恺均老师,数媒系同学陈语彤、柏奇蕾、林奎沅、远藤拓与杜若慈等人。配乐由数媒系老师赖建羽以台湾民谣钢琴演奏。「寻找台湾的色彩——前辈画家眼中的台湾」特展,展期至6月5日止。

廖继春「碧潭」原画,长65公分、高52.5公分
图说:廖继春「碧潭」原画,长65公分、高52.5公分。
 

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