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大图书馆创国内大学之先,建置「掌静脉辨识门禁系统」

与人工智能系合作研发,「一掌通行」智慧图书馆新体验

亚大图书馆首创掌静脉辨识门禁系统,用手掌就能进出图书馆。
亚大图书馆首创掌静脉辨识门禁系统,用手掌就能进出图书馆。

亚洲大学打造AI智慧校园,图书馆持续推动AI智慧化、创新应用服务,与人工智能系洪西进讲座教授、DINH-TRUNG VU老师合作,创国内大学之先,建置「掌静脉辨识门禁系统」,以先进AI技术结合生物辨识,无论是用掌心、掌背都能当作通行证,打造「一掌通行」全新智慧入馆体验。

洪讲座教授表示,此系统的开发目的,就是为了提供更安全、便利的门禁管制方式,透过生物辨识取代传统的钥匙、感应卡或密码。相较于人脸或指纹辨识,有侵犯隐私和资安疑虑,掌静脉辨识采用人体内部、不可见的静脉特征,具有更高的防伪性与稳定性,加上掌静脉的血管数多,辨识范围比指静脉大高准确率及高安全性,被世界公认为高水平、高稳定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,是「辨识核心技术」。

洪讲座教授指出,此次与DINH-TRUNG VU老师,一同带领学生开发的「掌静脉辨识门禁系统」,透过非接触式掌静脉生物辨识,能精准、快速且安全地进行身分验证与门禁控管,大幅提升进出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性,整套系统历时约4年多,期间经历了多阶段的研究、原型设计、测试与优化,才完成启用。此次建置在图书馆出入口,便利亚大师生进出图书馆免携证,就能当「掌门人」,成为亚大校内AI技术研发与图书馆智慧应用整合的最新成果。

亚大图书馆的掌静脉辨识门禁系统,还能用手背设定门禁。
亚大图书馆的掌静脉辨识门禁系统,还能用手背设定门禁。

洪讲座教授谈到,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几项挑战就是,不同于传统使用近红外光的方法,该系统采可见光(RGB)影像辨识,增加了静脉影像撷取的难度;加上照明条件会大幅影响影像清晰度与系统辨识效能,必须精确控制光源设计;且为了达到稳定且准确的辨识效果,需进行大量的模型测试与参数调整,才能找出最合适的深度学习架构。

亚大图书馆长廖淑娟表示,目前全台仅有少数几所大学的图书馆采用指静脉辨识系统,亚大图书馆率先采用掌静脉辨识门禁系统。想当「掌门人」的亚大师生,只要在进馆时,依个人习惯先申请左右手的手心、手背进出,不用几分钟完成扫描后,就能体会「一掌通行」的智慧服务。

廖馆长说,馆内陆续设立AI练功坊、AI阅读咖啡区与AI体验坊等创新学习空间,并陆续展示智慧医疗、机器手臂、智慧家居、智慧无人车、智慧无人机、智慧工厂、图像风格转换、智慧空间设计及AI导览网站等多项AI实作设备,结合人脸辨识、语音控制、行动APP与触控显示等多元互动系统,不仅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,也让教师能带领学生「学AI、研发AI、应用AI」,充分落实跨域教学与创新研发。

亚大图书馆长廖淑娟馆(左2)、亚大人工智能系讲座教授洪西进 (中)、DINH-TRUNG VU老师(右2),欢迎亚大师生一起当「掌门人」。
亚大图书馆长廖淑娟馆(左2)、亚大人工智能系讲座教授洪西进 (中)、DINH-TRUNG VU老师(右2),欢迎亚大师生一起当「掌门人」。
 

编辑